凉山木雕:朽木可雕人间百态,匠心独运素木生花
2023-06-15 10:30 来源: 西昌发布
举报



木雕是雕塑的一种,通常以各种木材及树根为材料进行雕刻,是传统民间工艺中的重要门类。在西昌,以崖柏为原材,承自黄杨木雕派系的凉山木雕文化,在90后非遗传承人韦静的“匠心”守护下,与西昌地域文化相依相融,迸发出独特的光芒。



走进西昌市礼州镇白沙村一间名为“常乐堂”的复古民居,一股淡淡的木材清香扑鼻而来,让人心旷神怡。这里,就是凉山木雕文化的传承地,90后木雕传承人韦静的家。


在韦静的工作室里,各种木雕艺术作品琳琅满目,不大的工作台上,摆满各种大小规格不同、种类繁多的雕刻工具。完成一件木雕需要经过立意线描、打粗坯、打细坯、修光、装饰、打磨等步骤,不仅选料考究,还需将书画艺术和木雕艺术相融、石雕和木雕技艺互补,才能在看似平平无奇的木料上一展万物生机。



“我们凉山木雕讲究的是‘七分天然,三分人工’,根据每块木料天然的形状进行设计,以少许的人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,这就叫雕得少,雕得妙。”韦静细细地打磨着手中的一尊仕女木雕,向记者讲解道:“你看,像这个仕女就是根据树本身弯曲的形态来设计的,要观察和思考怎样雕刻才能展现出她的优美姿态。”



吸天地之精华,纳灵气于神工。在韦静手上,刻刀就是一支支画笔,在原木上上下翻飞,或粗犷有力,或精雕细刻,无论神话人物,还是民族风情,花卉树木、虫鱼鸟兽,都能刻进韦静的木雕里,定格在永恒的时光中。





“我从小就很喜欢木雕,也愿意去学习,去静心研究。”谈起自己和木雕技艺的故事,韦静眼中充满怀念。他告诉记者,自己16岁就离开家乡,孤身一人坐火车去遥远的温州拜师学艺,潜心学习木雕十载,寒暑不辍,同时认真学习绘画、书法及各类文学知识,兼收并蓄,广撷博取。学成后他回到凉山,在传统木雕技法里融合本土文化,将西昌民俗、地域文化特色、宗教文化等通过木雕文化传播开来。









与其他木雕派系不同,韦静在承袭了黄杨木雕雕刻技艺的基础上,选用崖柏为原材,创建了独树一帜的凉山木雕品牌。其木雕代表作《摇篮曲》《闹市一角》《禅梦》等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、“天工艺苑百花杯”“中艺杯”优秀作品奖,被授予全国工艺美术大师、最受大学生爱戴民间艺术家称号。2019年7月,韦静所创建的凉山木雕文化被认定为西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。2023年,其所在的常乐堂木雕艺术馆被认定为西昌市第一批非遗工坊。






“创作需要个性,传承需要耐心。”韦静告诉记者:“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,我以后会潜心创作,争取做出更多优秀的作品。也希望能通过各个渠道,让凉山木雕被更多人知晓,被更多年轻人喜欢,从而让更多的人能加入到我们凉山木雕的创作队伍中来。”






从“手艺人”变为“守艺人”,这对于90后的韦静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。但他平静地坚守着,决心在这座远离闹市的木雕艺术馆中,十年如一日守住他挚爱的木雕手工艺,让这技艺在一件件精美作品中得到传承与发展。

网友评论
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我司立场
发表
相  关  推  荐
换一换
推荐阅读